当前位置:首页 > >网评集萃 > 列表
  • 人工智能生成谣言成本低,治理须“下猛药”

    如今,造谣的人连嘴都不用亲口张了,由机器代劳就能完成谣言的生成发布。为了核实真假难辨的信息,相关机构和个人往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大量社会成本。一些谣言不仅给受害方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也产生不容低估的经济损失,但由于缺乏惩罚性赔偿,即便成功索赔,也与实际损失不匹配。...[详情]

    2024-4-30
  • 严打借“零元剪辑课”“收割”老年人的行为

    令人担忧的是,在短视频平台上,骗子“收割”老年人的手段不只是短视频剪辑,还包括一些养生广告、学习配音广告等,令人防不胜防。对此,平台有责任全面排查,逐一清理。类似广告铺天盖地,平台责任不能退隐不见。...[详情]

    2024-4-30
  • 正能量展示气象万千的魅力中国

    汇聚正能量、展播好作品,每个人在这样的新征程中都要扮演好“光”的使者,共同守护、传播社会正能量,并要将这些正能量转化为社会公共准则践行下去。...[详情]

    2024-4-12
  • 推动更多专利“下书架、上货架”

    专利产业化率,体现了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详情]

    2024-4-12
  • “伪节约”之风当休矣

    “伪节约”现象破坏了政府形象和政策执行力。当手续流程变得“冗长”,执行政策变得“机械”,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就会受到质疑。这不仅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更削弱了政策的执行力和效果。正如古人所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伪节约现象的存在,无疑是在逆民心而动,其危害之大可见一斑。...[详情]

    2024-4-12
  • 凝聚网络正能量,唱响奋进主旋律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经过初选、网络投票、终选等环节,五大类、550个网民认可、社会认同、影响广泛的网络精品脱颖而出。...[详情]

    2024-4-12
  • 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要多加提防

    治理形式主义只有现在进行时没有过去完成时,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可能还会有更加难以识别的隐形变异形式主义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消解着我们干事业的热情和精力,拖累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详情]

    2024-4-12
  • 消费者说“不”更有底气

    针对餐饮企业的乱收费现象,相关部门要在畅通维权渠道、提升案件处理时效、降低维权成本等方面多下点功夫,让消费者说“不”更有底气。...[详情]

    2024-4-12
  • 作业“熔断”机制,真的可以给学生减负吗?

    真正的减负,应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减少课后作业的压力。同时,教师也应精心设计作业,确保作业的质量与针对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得到提升。...[详情]

    2024-4-12
  • 以“数智”为桥,传递网络文化正能量

    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不仅可以带给网民更好的信息内容服务、娱乐、社交和沉浸式体验,还能予人以知识和思想的启迪,拓宽视野,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详情]

    2024-4-12
  • “青丝”护“白发”在多赢中提升社会和谐指数

    政府自上而下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产业,如此双向奔赴,定将画出“青丝”护“白发”的最美同心圆,如此,也就能够实现“学有所用”“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的多赢局面,从而助力社会的幸福和谐。...[详情]

    2024-4-12
  • “法律是法律我们不执行”,平台咄咄逼人霸气何来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详情]

    2024-4-12
  • “强约束”直播带货,培育良好市场生态

    无规矩不成方圆,约束规范是为了更好发展。无论主播换成谁,价格怎么变,直播带货的重点永远是“货”的质量和服务。以法治监管护佑直播带货规范、透明,才能护佑好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合法权益,助力平台、商家和市场迸发更大生命活力。...[详情]

    2024-4-12
  • 全面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放在第一位,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既避免过度开发,又杜绝拆真建假。...[详情]

    2024-4-12
  • 讲好水上安全课 筑牢防溺水生命安全线

    讲好水上安全课,需要学校、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用心策划组织,也离不开家长与全社会合力。家庭是防溺水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应切实担起第一责任人的监护职责,对孩子的去向和行踪心中有数,对孩子加强“危险领域”认知教育,提升安全自救能力。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堵疏结合,合力筑牢青少年防溺水“安全网”。...[详情]

    2024-3-29
  • “一站式”服务 让政务服务更高效便捷

    不动产登记中心还提供了“线上+线下”的高效服务。在“天府通办”APP上开通了“宜宾不动产服务”,群众可以在线办理房屋查询、不动产转移登记申请等业务。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了更方便、快捷、智能的办事渠道,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详情]

    2024-3-29
  • 让全民医保更好保障病有所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获得感,不仅要推动基本医保从广覆盖向“一个都不能少”的全覆盖继续迈进,同时还要继续深化医疗领域改革,推动医疗公共服务往均衡化方向发展。...[详情]

    2024-3-29
  • 劝差生弃考有违教育初心

    教育应该有教无类。根据成绩将学生分出三六九等,并且予以区别对待,这不应该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做的事。让差生参加中考,或许他们考得依然不理想,或许他们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升学率,但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和体验,学校不能也没有资格将其剥夺。况且,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让差生也有中考经历,其意义其实远比升学率重要得多。...[详情]

    2024-3-29
  • 强化校园安全教育 筑牢安全堤坝

    涉及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痛人心扉,更为校园安全教育敲响警钟。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如何提高孩子们的保护意识?如何增强安全治理能力?这些问题是摆在各地各级有关部门面前的必答题。回答好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相关工作,使得安全教育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详情]

    2024-3-29
  • 遏制骗钱的“健康课程”,需要平台深度打假

    充满诱惑的“健康课程”充斥视频平台,在“健康”的引诱下,一些老人逐渐失去辨别真伪的敏感度,成为黑心商业机构的“韭菜”。老人上当受骗,子女的确有关心不周之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能止步于自责,不该一味地抱怨老人盲听盲从;还应追问视频平台是否疏于监管?为何给虚假的“健康课程”开了绿灯?...[详情]

    2024-3-29
  • 茉酸奶事件再敲警钟 明示产品配料是食品安全之基

    由于茉酸奶现场制作没有明示的产品配料表,消费者只能通过品牌方的宣传了解选择产品,这存在实物与宣传不符的风险。品牌方有责任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成分信息,这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必要途径。这些信息能够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对产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判断产品是否符合个体的消费需求,从而能够放心购买、安心食用。...[详情]

    2024-3-21
  • 对阴阳合同、假报出口坚决说“不”!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最主要来源。它关乎市场统一、社会公平,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逃税、骗税等犯罪,扰乱国家税收征管秩序,更直接危害国家税收,侵蚀国家经济基础,破坏社会诚信体系,危害极为严重。《解释》明确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有关罪名的理解以及新型犯罪手段的法律适用等,有助于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保障国家税收,维护税收秩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详情]

    2024-3-21
  • “写字机器人”是对形式主义考评的具状手

    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检查被考评者是否获取相关的知识、技能、理论素养、实操能力等等,而不是以简单的“文字套装”式的考评基层。这样的错误倾向,根子在上边,基层只不过是放大了错误里的荒谬,这种倾向,必须值得警惕。...[详情]

    2024-3-21
  • 社会和谐 网络“清朗”须臾不可或缺

    而确保网络的清朗,除了所有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并对相应违法行为依法惩戒,同样也需要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其中,微博增加热搜投诉通道,就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举措。并不是所有网民都是“吃瓜群众”,更不是所有网民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平心而论,富有理性的网民比比皆是,只要能够激励他们参与其间,完全能够收到极大的社会效益。而在这一过程中,诸多门户网站与官方媒体,更是应该以身作则。既要加大审查力度,杜绝盲目跟风式的转发,更应明确站位,守土尽责,勇于担当。齐抓共管,真抓实管,我们才能确保网络清朗、社会清朗。...[详情]

    2024-3-21
  • 百万粉丝网红判刑彰显法律尊严

    治理网络造假贩假乱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了需要法治雷霆亮剑之外,还要相关部门、互联网平台以及视频制作发布者等多方配合。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平台要加强自律和监督,广大网民也要提高自我识别能力,积极举报网络造假贩假的违法犯罪线索,协力切断相关利益链条,使那些利用网络造假贩假者非但不能获得经济利益,还要承担不利的后果以提高其违法成本,共同强化社会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详情]

    20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