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中有话 > 列表
  • 莫让“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成医院潜规则

    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次均费用等,是考核医院的重要指标。而医保基金年度限额、单次住院费用等指标,则利于医保部门控制医疗费用、确保“救命钱”用在刀刃上。...[详情]

    2024-4-30
  • 以“阳光招生”夯实教育公平基石

    日前,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详情]

    2024-4-30
  • 别让不良动画带坏孩子

    孩子们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于屏幕上的信息缺乏足够甄别能力,因此极易受到不良影响。...[详情]

    2024-4-30
  • 应对“五一”出游,迎峰预案宜早

    相关部门应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联合气象、公安等抓好风险预警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旅游目的地风险防范。对“五一”出游高峰尽早做出科学预案,才能使“诗与远方”真正照进现实。 ...[详情]

    2024-4-30
  • 破解规培生的待遇困境

    工作繁重、待遇不高是规培生的普遍状态。“谈工作时是医生,讲待遇时是学生”的尴尬境地,让他们很难找到归属感。医疗机构和高校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沟通机制,为规培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详情]

    2024-4-12
  • 禁售冥币纸钱?移风易俗岂可“一刀切”

    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处理清明祭扫这样的传统习俗时,更应当采取温和渐进的引导方式,而非仅靠行政命令,强行改变民众沿袭已久的生活习俗。移风易俗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刀切”,特别面对那些历史悠久、情感深厚的传统习俗时,更要求我们在行动中保持审慎态度,稳步推行。...[详情]

    2024-4-12
  • 必需的产床,一张不能少

    助产服务是基本医疗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对产科的去留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在生产需求相对减少的当下,各地既要完善医院内部分配制度,努力保证产科医师收入没有太大落差,又要针对部分产科变化调整,做好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和布局宝贵的医疗资源。生育是家之大事,也是国之大事。孕产妇必需的产床,一张都不能少。 ...[详情]

    2024-4-12
  • 人民有“医”靠,共筑全民健康中国梦

    医保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等便民惠民举措,药品回归合理,常用药、救命药纳入医保范畴,居民就医负担不断减轻,看病贵的问题也逐步得到缓解。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为人民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详情]

    2024-4-12
  • 警惕“烟卡”侵蚀童真

    除了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要加大销售环节的打击力度外,学校要做好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的教育,家长要切实承担放学后及假期中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职责。...[详情]

    2024-4-12
  • 社区治理不能越法律界限

    纠偏陋俗、改良乡风,是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执行中,一些地方因循序渐进、方法恰当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有的地方以一纸通知的方式独断专行,不但收效甚微,还可能引发群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详情]

    2024-4-12
  • 积极作为整治“被法人”乱象

    无论是从加强个人身份信息使用,还是对当事人予以及时有效的解套服务,管理部门应有更多积极作为。比如,工商登记部门必须把好信息审查关,实行全程电子化,对股东身份进行实名认证。...[详情]

    2024-4-12
  • 消费者不是免费的营销“引流道具”

    未经消费者许可随意进行直播或者发布视频,既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即便是在公开环境中,公民的肖像、个人信息也依法受到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人格尊严应受到尊重,个人信息应得到保护。...[详情]

    2024-3-29
  • 遏制校园霸凌的一记实招

    当前,一些地方防止校园欺凌的制度措施失之于“软”,难以对欺凌者形成足够“威力”。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需要更多抓手。不推荐校园欺凌者为“指标到校生”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着实是一记实招。...[详情]

    2024-3-29
  • 呵护儿童健康就是在守护美好未来

    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为孩子们的明天铺设更加坚实的道路。...[详情]

    2024-3-29
  • 谨防“被续费”

    黑龙江哈尔滨市李女士向媒体“爆料”:“2023年底,为了追一部电视剧,我花0.1元在某视频平台开通了7天的VIP会员。没想到后来VIP会员被自动续费到了今年6月,前后扣款近百元。”...[详情]

    2024-3-29
  • 民航业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

    民航运输生产呈现客运“旺季更旺”、货运“淡季不淡”的特点,释放出民航业强劲复苏的信号,更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和旅客出行需求的进一步释放,航空公司或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详情]

    2024-3-21
  • 少儿编程热,需要冷思考

    不懂编程就是新文盲、不会代码就丧失了生存能力……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家长们的“科技焦虑感”与日俱增。带着“不让孩子输在人工智能起跑线上”的宏愿,一个个少儿编程班变得火爆起来,成为继“奥数热”后孩子课外培训课程表里又一新事物。...[详情]

    2024-3-21
  • 让彩礼重归于“礼”

    婚俗领域的陈规陋习,背后交织着家庭观念、社会风俗、婚姻关系等复杂因素,难以靠一纸禁令扭转,治理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推进移风易俗,不是要“一刀切”地否定传统习俗及其社会功能,而是要改变“讲排场比阔气”的盲目攀比之风、庸俗低俗之气,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进一步深化婚俗改革,还需拿出更多务实有效的举措,促进人们的观念更新,让彩礼回归合情合理。...[详情]

    2024-3-21
  • “离线休息权”离我们还有多远

    ...[详情]

    2024-3-21
  • 科技攻关建功 “微笑天使”回归

    近年来,我国探索“1+X”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这一体制运用到长江黄河流域的保护工作中,先后组建国家长江联合研究中心、黄河联合研究中心,组织近400家单位、约7000名科技人员,通过“一市一策”“一事一议”等多种模式,为地方送科技、解难题。...[详情]

    2024-3-21
  • 把人心当工具的“流量病”,该下猛药治

    3月12日,杭州市余杭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布举报声明,经核实,高君雨视频系2023年9月拍摄,2024年2月开始剪辑制作,被MCN机构刻意模糊甚至是虚构了时间线,误导网友将“过去时”当作“进行时”, 以此博取眼球、赚得流量。...[详情]

    2024-3-21
  • 别用“快递到了”生硬取代“快递到家”

    别把“快递到家”变成“快递到了”,要尊重消费者“在家等快递”的基本权益。别用“快递到了”生硬取代“快递到家”,要商量着来。...[详情]

    2024-3-21
  • 年轻人“啃老”背后的无奈需要共情

    不可否认,年轻人“啃老”现象依然存在,但更多年轻人在面临困境之时选择了努力生活、勇敢承担。我们不妨将“啃老”重新定义,寻求有效的破局之举,用多一份包容与共情,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年轻人成长、奋斗的社会环境。...[详情]

    2024-3-21
  • 科技攻关建功 “微笑天使”回归

    近年来,我国探索“1+X”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这一体制运用到长江黄河流域的保护工作中,先后组建国家长江联合研究中心、黄河联合研究中心,组织近400家单位、约7000名科技人员,通过“一市一策”“一事一议”等多种模式,为地方送科技、解难题。...[详情]

    2024-3-21
  • “盲盒社交”颇具魅力,但要提防“陌生人陷阱”

    “盲盒社交”得益于互联网的兴起,其不确定性带来的社交惊喜是吸引年轻人的关键。但是,涉及陌生人社交的行为也可能会遇到陷阱,参与者须予以细心甄别。...[详情]

    20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