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首城宜宾,唐时称“义宾”,“以义服宾”“慕义来宾”之意;宋时为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改称“宜宾”,至此得名。
《孟子》云:“义者宜也”。重信用,守正循义、热情好客,“义”之魂,厚植于宜宾人心中。
三江新区,宜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芯”。近几年来,宜宾以三江新区为主要承载地,相继招引“三类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上百户,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900多亿元,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具吸引力和爆发力的投资热土之一。
“项目接连落地,是新区政策、招引、人才、服务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的结果。”三江新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说,“特别是新区历来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当作‘生命线工程’,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着力打好优化营商组合拳,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方位服务企业在宜投资兴业。”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宜”营商的三江新区,正有越来越多的“宾”纷至沓来。
“宜”营商
“保姆+管家+订制”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日之三江新区,“终身保姆 贴身管家 私人订制”服务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三江新区工业和服务业局副局长李果说,落户新区的每一个企业,都有对应的“保姆”和“管家”,走访企业时,无论企业反映了什么问题,都先收集起来,回来后再分发给相对应的部门处理,单个部门无法处理的,多个部门就碰头开会讨论解决。“绝对不允许出现‘这问题不归我们管,你们找其他某某部门反映’这样的情况。”
三年前,“28天出台了宜宾工业史上支持力度最大的《支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被视为“宜宾速度”“临港速度”的典型案例被媒体广泛报道。
三年过去,一大批企业扎根三江新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宜宾市委、市政府又与时俱进,着手研究新的产业支持政策。
“当前,宜宾工业‘5+1’重点产业(食品饮料、锂电、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化工)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将出台的新政策,不是助推产业从‘0’到‘1’的起步发展,而是着眼于提质增效,研究如何推动产业从‘1’到‘100’。”宜宾市工军局有关负责人说。
“三江就业好,照顾老和小!”“就业到三江,何须去远方!”今年春节前后,三江新区的招工“标语”持续刷屏,全面覆盖到宜宾每个乡镇村落。截至3月底,三江新区新兴产业企业到岗产业工人已超过3.3万人,是去年同期的2倍,预计全年用工超4万人。
“岁末年初,服务新产业工人就业和企业招工,是局里的头等大事,连春节期间都没有休息,而是深入市内各区县,甚至远赴重庆永川、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举办招聘会。”三江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肖向前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区社事局相继推出“一企一县”招工、“潮汐式用工”等创新政策,有力地助推了企业及早复工复产,进而助力企业“抢”下大批全球“宅经济”订单。
“宾”沓来
三江新区被视为
投资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
今日之三江新区,日新月异,商机无限。
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来了,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
全球轨道交通龙头中国中车集团来了,以智轨电车为核心,打造全球最大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生产和运维基地;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来了,将自己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三江新区,携手各方共同推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
……
宜宾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从深圳来宜投资的智能终端企业之一。自2018年8月投产以来,3000万元、2.2亿元、5.5亿元,产值年年翻番。2021年,公司追加了投资,扩建了生产线赶订单,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12亿元。
“三江新区及宜宾,被很多企业家朋友视为投资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我们不仅自己追加投资,还鼓励合作伙伴来宜投资兴业。”智威科技执行董事蒋杰告诉记者,满意于宜宾的投资营商环境,智威科技决策团队多次主动为宜宾的招商引资站台,先后促成恒美、创世纪、裕同和长盈精密4家合作伙伴在宜宾投资。其中,仅长盈精密的投资额度就达到45亿元。
“短短一年多时间,涪溪智造城就接连落地十多家上市公司及行业领军企业,总投资好几百亿元。这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什么会来?就是因为我们这批打前哨、开疆拓土的企业不仅活下来了,还发展得不错。”蒋杰说。
企业享受到的,不只是项目招引及落地服务,还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曾用“深圳速度,宜宾效率”来评价三江新区:四川大学145天建成,四川轻化工一期190天建成。四年间,9所高校在宜宾大学城拔地而起,11所产研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落地运行,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升,超过200个“产学研”项目在同频共振间不断开花结果……
在何明寿看来,一个企业想要拥有未来,必须要和代表未来的城市在一起。“科技和教育,是最能代表城市未来‘天护板’的,宜宾大手笔推进大学城和科创城‘双城建设’,赋能产业发展,魄力和远见让人感动,为此,朵唯持续增资投入宜宾。”
促发展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与“幸福三江”
今日之三江新区,仰首是蓝天,俯身有碧水,推窗见绿阴。
今年伊始,三江新区对标建设国家级新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目标,紧盯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城市公园等十大板块,全面实施总投资164.9亿元的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两年攻坚”行动。
以城市公园建设为例,新区将着力建设一批森林公园、生态游憩公园、滨江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5类公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只是群众关心,前来投资的企业家、投资者同样十分关心。”三江新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说,新区正从过去传统的“产城人”营城理念,转变为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的“人城产”理念上来,着力为新区人民、企业家、产业工人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民生基础设施服务。
美丽宜居的绿色发展环境,是三江新区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与“幸福三江”的一个缩影。
三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新区服务企业的“窗口”,在“全天候”服务、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简政放权“减法”服务持续深化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深化14项改革工作,如“放管服”领域正在探索推进中的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力争将审批时间从90个工作日压缩到50个工作日,是全省最快的审批时限。
2月,三江新区召开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暨“优化营商环境·作风提升年”大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持之以恒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3月,三江新区打出“放管服”改革、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三套“组合拳”,进一步加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新区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再突破,打造“投资放心、创业安心、群众舒心、企业暖心、发展同心”和“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进键”。
三江新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为企业、人才群众提供宜业的产业发展环境、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美丽宜居的绿色发展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开放的贸易环境等,始终以最优厚的政策、最有力的保障、最贴心的服务,让投资者放心投资,让企业家安心创业,让在新区工作生活的所有人舒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