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传真 > 正文
关注宜宾新闻网
转发微博
屏山县创新“德古说理” 探索党建引领彝区治理新路径
2024-12-03 15:36 来源:屏山县屏边彝族乡

屏山县屏边彝族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充分发挥彝族乡镇特点,成立“德古说理”调解中心(德古是彝族各家支中威望较高、办事公道正派、群众基础好的人),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新模式,为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提供有力实践经验和治理依据。

一、建好“三个一”机制,让调解工作“有章可循”。一是搭建一个“调解平台”。由当地彝族各家支中威望较高、办事公道正派、群众基础好且热心于调解工作的彝族“德古”党员成立“德古”调解中心,由乡领导中彝族党员任主任,各村设置德古调解室,各组设德古调解组,由“德古”党员牵头带领调解人员具体负责调解工作。二是建好一套“工作规章”。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调处不反弹”工作目标,制定《屏边彝族乡德古调解中心工作制度》,乡党委、村支部定期研判纠纷和矛盾隐患,通过“德古说理”平台进行前置预防和调解。由每村的德古党员按照“事发地为主、异地协助”原则,会同乡党员干部、村党支部,抓好纠纷调解、涉稳涉访事件。三是落实一批“激励政策”。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乡党委、政府全额保障“德古说理”工作经费和调解员生活补助。

二、创新“三前”路径,让调解工作“有技可施”。一是预测走在预防前。乡党委、政府根据历年的矛盾纠纷发生率,在年初开展风险研判,抓住重点人群和隐患风险点,拿出具体措施,对“德古说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通报各村矛盾纠纷存在的情况,提前制定预防措施。二是预防走在调解前。重点强化预防宣传,在大会上播放警示教育片。各村定期摸排矛盾纠纷,建立信息台账,对化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干部与“德古说理”调解中心参与共同化解。三是调解走在激化前。对于摸排掌握的各类矛盾纠纷,实时跟进,动态掌握,对可能激化或出现苗头性问题的,提前介入,主动干预,根据当事人诉求,“德古说理”负责人召集双方家支座谈协调,公布解决方案,征求意见建议,确保纠纷在激化前成功化解。

三、注重“三共”协同,让调解工作“有力有序”。一是与“法治宣传”共进。针对彝区群众普遍关心的土地承包流转、婚丧嫁娶等问题,乡党委、政府和“德古说理”联合司法部门开展彝汉“双语”普法讲座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引导广大彝族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与“村民自治”共融。构建“四先四早”调解机制,即: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探索制定群众自治等5项管理办法,开展“清洁农居、关爱家园”行动,施行“红黑榜”曝光制度,组织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细化嫁娶、丧葬、酒席、毕摩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村规民约。三是与“行业部门”共管。由“德古说理”具体承办协调事宜,乡党委、政府建立与统战、政法等单位上下联动机制,会同相关站所,抓好涉及跨区域、跨乡镇的纠纷调解、涉稳信访事件实现了诉求“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德古说理”2024年共调处各类民事矛盾纠纷12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涉及金额95余万元,杜绝了因矛盾纠纷升级造成“民转刑”命案发生。

供稿:宜宾市委党校第29期中青班学员  侯帆

编辑:何均洪 责任编辑:陈君
  凡本网注明“来源:宜宾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宜宾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授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宜宾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主动与我们联系。
栏目精选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