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新区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名片来打造,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在三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目前已实现“企业开办4小时内办结”、“交房即发证”、“交地即交证”、启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以及提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50个工作日”,这五项工作在全市均处于领先位置。
2021年,大厅接待办事群众16万余人次,受理事项14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2022年1月-6月,大厅接待办事群众8.2万余人次,受理各类事项12.4万余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
三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外景。 (陈忆 摄)
“一网通办”办理提速99.61%
三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共计3000平方米,设置有企业服务专区、税务自助专区、中介服务专区、不动产登记专区、自助服务区、阅读休闲服务区等6个专区。目前设有窗口77个,已进驻11个区级部门、286个高频服务事项。2021年10月,政务大厅完成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实现大厅管理制度化、窗口服务专业化、政务服务智能化、实时数据分析可视化。
三江新区持续推动简政放权,不断提升服务效率。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全新升级,全区“一网通办”办理提速99.61%。在全市率先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率先实行“交房(地)即交证”改革试点。
通过有力有序推进“一网通办”,今年以来,全区一体化4.0系统办件量47686件,办件覆盖率81.84%,提前办结率99.35%,主动评价率99.06%,全程网办占比事项为86.15%,承诺提速率达86.38%,满意率为100%。
三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角。 (陈忆 摄)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通过加快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在大厅推行“分领域综窗”和“无差别综窗”并行,设立“分领域综窗”57个,“无差别综窗”1个(可办理5个部门107个行政审批事项);在各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综合窗口”40个,社区(村)便民服务站开设“综合窗口”181个,逐步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集中审批目标。
在优化特色窗口设置方面,设置了“川渝通办”窗口,梳理出与重庆可通办事项114个,并与重庆两江新区签订《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政务服务内容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
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梳理大厅办不成但群众办事频率高的事项,为群众指引了办事部门和联系方式,真正让“办不成事”变成“办得成事”。
设立“局长进大厅”窗口,今年以来区发展政研局、区工业服务业局、区自规分局、区税务局、区消防大队等11个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到区政务服务大厅轮班值守,接待群众。
同时还设立了“政务速递”窗口,免费为群众邮寄材料。
到三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 (陈忆)
“反复跑、多头跑”转变为“一站式”服务
“企业综合服务区”为全区重大项目投资做好审批服务,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全程跟踪、免费代办等工作机制,设置了8个商事服务窗口,通过“工商注册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工商注册登记4小时办结;同时在全省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推行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申请人提交身份证及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即可办理营业执照。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增设了“惠企政策一窗通”窗口,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咨询,打造了“三江新区政企联心网”,全面梳理中、省、市、区普惠性惠企政策,与企业进行一对一适配,并实时精准推送惠企信息。
同时设立了2个工程建设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建立“一窗收件、窗口初审、后台审批、一窗出件”的集成式审批,让企业从“反复跑、多头跑”转变为“一站式”服务,大大节约了企业办事时间成本。
三江新区政务实时数据分析。 (陈忆 摄)
构建“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与此同时,三江新区对标“三化”建设标准,搭建新区政务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区政务服务大厅为主导,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9个)为支撑,村(社区)便民服务站(92个)为补充的“1+9+92”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按照市级2022年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要求,结合辖区各街(镇)便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确定沙坪街道三江村等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2022年“三化”建设市级试点地区,江南镇便民服务中心等16个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为2022年“三化”建设县级试点地区。每个试点地区落实专人,对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确保按期保质完成试点任务。
通过倾力打造“投资放心、创业安心、企业暖心、群众舒心、发展同心”,“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五心四最”一流营商环境,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事项368项,零跑动事项306项,企业及群众办事时间压缩88.41%。
诚信开放的投资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公正依法的法治环境、平安清朗的社会环境,成为三江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所交出的亮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