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宜宾要闻 > 正文
关注宜宾新闻网
转发微博
营商环境看三江丨聚才引智 助推产教融合“加速度”
2022-10-14 21:49 来源:宜宾新闻网

产业崛起,人才为基。宜宾三江新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思路,深化探索实践,始终以“双城”引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宽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多点发力,聚才引智,打造产教融合新引擎,让各类人才能够在这一方发展热土上尽情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三江新区大学城

作为广受群众关注的民生工程,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二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建设中。

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二期)占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30.6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实训楼、图书馆、教学楼、会堂、食堂、学生宿舍等22栋建筑单体。

修建中的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二期)校园广场。

据中国五冶集团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分2个批次交付,第一批次已于今年9月交付部分学生宿舍和食堂,保障学校2022年秋季开学需要;第二批次目前正在进行装饰和总坪施工,计划于11月底交付其余所有楼栋。

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二期)建成后,为宜宾学院做强做大,争取”升硕升大“创造条件。并将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荣校”四大战略,为宜宾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二期)的建设,是三江新区“双城”建设落子布局、聚智聚才,打造产教融合智动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宾坚持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引领,深入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在三江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大学城和科创城,打造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以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此过程中,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并出台政策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6亿元院校扶持资金,激励在宜高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创新能级。

记者了解到,高校在宜的落地生根,都与当地的产业息息相关。

比如,四川轻化工大学是国内最早培养白酒专业人才的本科院校之一,结合五粮液集团在白酒行业的优质资源,在宜宾共建中国白酒学院,开设酿造工程与工艺、酿造信息化、酿造智能化等专业,着力推动全产业链服务宜宾白酒产业。

大学生对轨道交通产生兴趣。

又比如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引入西南交通大学共建西南交通大学宜宾园区,从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新材料、智能制造、交通信息等方向进行学生培养。

据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双城”建设的过程中,三江新区致力于建立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引导在宜高校开展契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开发。目前,在宜高校设置动力电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关联专业85个,其中,动力电池7个、智能终端42个、高端装备制造21个、新材料6个、白酒食品9个;建成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5个,共建白酒、汽车、智能制造等特色学院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余个。

紧扣国家“双碳”战略和成渝地区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三江新区还持续培育引进一批填补产业链创新空白、引领未来发展趋势、具有行业号召力的科研人员和创新机构。出台“人才新政30条”“两院院士来宜创新创业10条措施”等办法,设立3亿元/年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建10亿元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实现重点产业领域人才政策全覆盖。目前,已吸引152名诺奖专家、两院院士等海内外顶尖专家来宜对接合作。

时至今日,在宜办学高校从2016年的2所增加到12所,在校大学生由2.5万人增加到9万人,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产研院13家,建成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0个。“双城”建设的推进,解决了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和技术缺乏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宜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的驱动力。

走进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了解锂电池正负极材料。

此外,三江新区还组建双城、高端人才服务中心,推行“全天候”受理、专员代办等服务措施,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推进人才安居工程、K12国际精品学校和高品质医院建设等,在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就业服务、特设岗位、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优享服务,大力营造乐业宜居新生态,为人才提供优质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三江新区已制发集金融、交通、安居等12项功能于一体的“人才绿卡”2089张,建成院士(专家)楼和人才公寓2337套,全面营造“近悦远来”产教融合人才发展优良生态。

未来,三江新区将继续紧扣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以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制定激励政策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以深化利益链接为纽带,以塑造特色品牌为抓手,持续用力抓好“双城”建设,进一步增强“双城”对企业、人才吸引力,构建“校中企、企中校”融合发展生态体系,打造“立足宜宾、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宜宾新样板。(记者 曾理)

作者:曾理 编辑:刘韫雅 责任编辑:张洁
  凡本网注明“来源:宜宾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宜宾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授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宜宾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主动与我们联系。
栏目精选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