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载《宜宾三江新区:扎实推进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 让基层监督有“形”更有“效”》一文,报道三江新区以推动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配备专业化、办公区域一体化、微权力运行阳光化、廉洁教育特色化、片区协作制度化”为目标,不断增强镇(街道)纪(工)委履职能力,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基层基础。
全文如下
今年以来,宜宾市三江新区以推动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配备专业化、办公区域一体化、微权力运行阳光化、廉洁教育特色化、片区协作制度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担当作为,不断增强镇(街道)纪(工)委履职能力,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工作质效,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基层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增人员建阵地,基层履职有保障
“以前我们街道纪工委专职纪检干部只有我和副书记,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千头万绪人很少,导致很多工作做得不到位,程序也不规范。”近日,谈起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变化,宜宾三江新区沙坪街道纪工委书记周小兰深有感触,“现在我们又增加了一名专职纪检干部,在监督检查、案件查办等方面充实了力量,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工作质效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像沙坪街道一样,宜宾三江新区所有镇(街道)纪(工)委都注入了“新鲜血液”。这得益于宜宾三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全域推进“三专三兼”,即纪(工)委书记、副书记、专职纪检干部、3名纪(工)委委员。在村(社区)层面,全区92个村(社区)配备纪检委员92名,并按程序兼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监察工作信息员。
此外,该区纪检监察工委还积极指导有条件的镇(街道)纪(工)委以统筹调配、合理分区等方式,打造集纪工委办公室、信访接待室、标准谈话室、纪工委档案室、机关廉洁文化为一体的办公专区。同时,将同志式谈心谈话向镇(街道)一级延伸,探索打造兼具“同志式谈心谈话、标准谈话室功能配套、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为一体的温馨谈话室。
监督执纪有队伍,设施经费有保障,履职尽责更规范。截至目前,该区6个镇(街道)纪(工)委配齐专职干部18人,兼职18名,培训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133人次、村级纪检委员4416人次,实现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全覆盖。
建清单明重点,精准监督有抓手
“您好,便民服务大厅窗口有没有一次性告知您需要提供哪些资料呢?”日前,宜宾三江新区白沙湾街道的便民服务大厅里,该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向办事群众了解大厅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
今年,宜宾三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印发《三江新区2022年政治监督清单》,各镇(街道)纪(工)委按照清单事项定期开展监督检查。该区纪检监察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该监督清单每季度编发一次,明确了本季度的监督重点、监督内容。
按照监督清单,三江新区各镇(街道)纪(工)委采取盯住节点、盯住重点、盯住具体环节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我们能发现本地部门(单位)在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是否到位,审核把关是否严格,工作流程是否规范等情况。”宜宾三江新区白沙湾街道纪工委书记刘俊说。
此外,针对村级监督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该区纪检监察工委结合实际制定“35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梳理廉政风险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村(社区)干部照单履职,群众照单监督。
村级纪检委员监督工作周派单制、阳光村务坝坝会、村民说事会……如今,在三江新区,微权力运行阳光化监督已经成为基层纪检监督的有力抓手。2021年以来,已派发监督事项169项,召开阳光村务坝坝会等130场次,督促整改问题31个,有力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善创新解难题,片区协作有合力
日前,宜宾三江新区组织镇(街道)纪(工)委协作区工作人员通过异地交叉督查的方式,对惠农资金使用、村(居)养老保险金发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为破解基层力量散、人员少、监督难等难题,今年以来,该区纪检监察工委按照“地域相邻、优势互补、力量整合”的原则,将辖区内镇(街道)划分成2个协作区,实行1名副书记、1个纪检监察室联系3个镇(街道)的“1+1+3”的工作机制,推行“办公地点常设、人员不常驻”模式,建立协作办公点,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交叉审理等工作协作。
“片区联动协作机制变‘单打独斗’为‘集中作战’,实现镇(街道)纪检监察力量有效整合、能力有效提升,有效解决基层监督精力分散、力量不足、能力不够等问题。”该区纪检监察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协作区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已组织召开周例会12次,交叉和联合监督检查31次,督促整改问题26个,研判问题线索14件,信访核查8件,破解基层疑难问题10个,立案审查6件,审理3件,实现了片区赋能、聚力、夯基、提质的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