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心血管内科何江主任医师、王娟博士团队在全市范围内首次独立自主完成房颤冷冻消融,实现了房颤从“火”到“冰”的治疗新阶段。
该患者是一名68岁的女性,因反复心悸3个月入院。经过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根据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的一种,通常可选择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在听取医生讲解上述三种治疗策略后,患者及家属决定选择冷冻消融。心血管内科医生王建灵、王娟、黄大岗经过前期的细致筹备和术前的仔细评估后,为患者实施了冷冻消融术,术中即将房颤成功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整个操作过程仅用了2个小时便顺利完成。
据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淡雪川介绍,房颤即心房颤动,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总发病率为0.7%,是最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的发生极大地增加了患者血栓栓塞及卒中事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房颤的冷冻消融术相对于射频消融术来说有其独特的优势:第一,手术时间短,可操作性较强,不需要复杂的三维建模和逐点消融,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第二,手术疗效确切。有研究显示,不同中心之间手术成功率可复制,单次手术成功率可达80-90%以上。第三,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尤其是食管瘘、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较射频消融术大大降低,第四,对老年人以及合并心衰等患者有极大的优势。
目前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已经成熟开展起搏器植入、CRT及CRT-D植入、ICD植入,室上速、房早、房速、房扑、房颤、室性早搏等射频消融,房颤冷冻消融手术的独立实施标志着宜宾市二医院电生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房颤患者可以足不出市就能在宜宾市二医院接受全方位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