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宜宾要闻 > 正文
关注宜宾新闻网
转发微博
让文明之花开遍戎州大地
——我市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综述
2021-12-30 07:52 来源:宜宾日报

一幅幅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赏心悦目;一场场宣讲活动陆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一个个传统节日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放眼三江六岸,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根植于戎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描绘出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近年来,我市抢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机遇,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之路,着眼于凝聚民心、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围绕群众需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多措并举 吹响文明实践嘹亮号角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5月17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兴文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集市活动在石海广场举行。

活动现场,卫健、公安、教体、司法、消防等多个部门的志愿者联合起来,为群众提供了12个志愿服务项目,包括政策宣传、健康义诊、义务理发、爱心助农、法律和科普宣传等,得到群众一致称赞。

“我们不断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兴文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全面、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认真探索,在机制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培根铸魂,文明实践新风正在戎州大地徐徐吹拂,浸润群众生活。

在机制建设方面,我市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出台了《宜宾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办事机构工作规则》;建立起“一体两翼三支撑”,即以市文明办为主体,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两翼,全国志愿服务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四级”志愿服务队伍为支撑的志愿服务运行体系;创新“3456”工作模式(搭建三级架构,培育四支队伍,突出五个重点,建设六项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宜委宣发〔2021〕33号)。

在阵地建设方面,按照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融合互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植入融媒体中心APP,探索形成“基层询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定向派单、志愿做单、社会评单、考核奖单”七单闭环管理模式。

在队伍建设方面,建立起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重点领域为支撑,专业团队积极参与的“8+N”志愿服务队8310支,确保每个所、站均有3—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服务。

为推动体制内外项目优势互补,翠屏区、叙州区还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企业进行了探索,建立“文明新风·和谐云辰”云辰科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成中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乡风文明倡导、农林科技宣讲、历史文化传播、社会公益爱心队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志愿服务团体3800余个,注册志愿者突破8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7.8%,有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占注册总人数的55.68%;建成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0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翠屏区、兴文县被确定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

直抵基层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老廖,最近身体还好吗?生活中还有啥子困难没得?”近日,翠屏区和苑社区的几位“小橘灯”志愿者再次来到独居老人老廖的家中看望。

“上次受伤治疗真是多亏你们了。”老廖眼泛泪光连连道谢。“小橘灯”志愿服务队是和苑社区针对独居低保户生活安全“痛点”,探索出的一种网格互助治理模式,也是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

“我市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组织实施了‘永远跟党走’志愿宣讲、‘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志愿服务三大专项行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采取“问需群众+整合发动+精准服务”模式,通过“点单+接单”“聆听+互动”“送去+种下”形式,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志愿服务活动在基层落地生根,我市扎实开展“小微心愿”接单服务,通过线上征集和线下走访共收集“小微心愿”30000余个,目前已办结24300余个,满意度达98.6%;广泛开展“流动集市”一站服务,组建蒲公英、亲子宣讲等志愿服务队180余支,累计开办志愿服务集市160余场,志愿宣讲1400余场,服务群众32.4万余人次;深入开展“特殊群体”上门帮扶,针对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上门志愿服务机制,累计开展上门服务7400余次,解决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等实际问题1.6万余件次,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1500余人次……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暖冬行·爱传递”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等,围绕疫情防控、春运暖程、邻里守望、文明新风、共建平安、爱绿护绿等6大类47个子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80余场次,服务群众12.8万余人次。

选优树优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作为一名青年预备党员,能够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为灾区群众做点实事,我感到很自豪!”今年7月,河南遭受特大洪灾,南溪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陈昱铸和同事聂会东迅速奔赴洛阳,是我市最早到达河南灾区的志愿者。

一到洛阳,陈昱铸就主动联系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点,承接了到各个受灾乡镇走访收集灾情的工作。几天下来,没有好好睡一觉,眼睛也是浮肿的,但和灾区群众共渡难关的决心却没有动摇过。

“我们协会的志愿者不是专业救援人员,也没有专业的救援设备,但我们可以做后勤志愿服务,包括卸载救灾物资、登记受灾群众损失、发放救灾物资等。”陈昱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我市各行各业,像陈昱铸一样优秀的志愿服务典型还有很多。2021年,陈昱铸、韦仕忠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者”;叙州区恒善义工、筠连县筠爱青年应急救援队被评为“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翠屏区大观楼街道清华社区获评2021年度“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周杰、陶莲德等4人获评2021年度“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

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播正能量,我市还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全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工作,评选出优秀志愿者30名、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0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0个、优秀志愿服务社区10个,并通过举办宜宾市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对各类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进行了表扬礼遇。

文明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将继续把实践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志愿服务精准送达群众中间,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罗雯心 编辑:赵蓓 责任编辑:陈泓宇
  凡本网注明“来源:宜宾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宜宾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授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宜宾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主动与我们联系。
栏目精选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