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传真 > 正文
关注宜宾新闻网
转发微博
南溪区下好“五步棋”全域推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2021-11-29 11:14 来源:宜宾新闻网

近年来,南溪区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紧盯村集体经济薄弱环节,通过“规划引领、夯基提能、政策扶持、模式创新、靠前监管”,护航村集体经济全域健康发展。

2020年,该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6750.32万元,平均每村达52.33万元,较2019年增长191%;收益837.73万元,平均每村达6.49万元,较2019年增长121%;500万元以上村达4个,村集体收入最高590万元,村集体收益最高66.54万元。

下好规划引领棋  培育发展“增长极”

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结构不齐、规模偏小等问题,通过集体经济整乡镇示范建设,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围绕全市“5+2”和全区“1+4”农业产业布局,全覆盖编制9个镇(街道)、102个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林竹、红粮、生猪、柑橘等主导产业,着力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中心轴、区域联动增长极、产业连片支撑点。

目前,南溪区已建成20万亩酿酒专用粮、13万亩蔬菜、5万亩柑橘、5万亩早茶、1万亩雷竹等产业园。按照全市集体经济整乡镇示范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南溪实际,确定2个市级、4个区级试点镇,打造34个特色产业村,以整区推进思维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规模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提升。

1

裴石镇月亮湾社区子莲产业

下好提能夯基棋  配强管理“领头雁”

针对村级党组织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强、人才短缺、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着力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培养,筑牢集体经济发展人才支撑。全覆盖推进102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择优培养和吸纳480名优秀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等担任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成员,有力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转型,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培养好“领头雁”。

大力实施“四向培养”计划,选拔297名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农村干部人才学历提升工程,系统学习现代农业和市场经营等知识,提升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能力。选派102名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省、市示范培训,开阔眼界,拓展发展思路。深入实施“还巢计划”,出台《宜宾市南溪区农民工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贯彻市委市政府“农八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依托在北京、广东等地驻外流动党组织和农民工服务站,强化对接服务,大力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选拔251名优秀农民工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充实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储备。

2

现代农业园区大棚蔬菜种植产业

下好政策扶持棋  打造壮大“助推器”  

针对政策不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整合资金、资源,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助推村集体公司做大做强。出台《南溪区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整合3432万元中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和468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按照每村100万元标准,扶持39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重点用于生产服务、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集体经济项目。

探索建设用地土地收益分成,在通过实施土地增减双挂钩项目新增的建设用地中,拿出10%用地指标或折算成土地收益金,由镇(街道)统筹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为目标,从支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有效利益联结的市场主体入手,对有持续效益产出的项目予以金融贷款扶持,并根据贷款项目本息还款和利益联结兑现情况,按国家贷款基准利率的50%、100%分两档一次性补贴。目前,3个项目成功申报宜宾市党的建设发展专项贷款资金430万元。

3

长兴镇水口村集体公司发展高粱产业

下好模式创新棋  激活共赢“利益链”

针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活力不足,通过调动市场参与各方积极性,实现村集体、企业、村民多方共赢。采取项目资金折资入股、基础设施入股分红、统购统销利润分成、承接涉农项目服务等方式,形成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共赢型等“五型”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帮助村集体公司扬长补短,提升其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实施以来,已通过“联动发展”“抱团发展”的模式,建成23个德康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平均每村实现集体收益7万元。

创新“国企搭台、村企唱戏”模式,区属、镇属国企与村集体公司无缝衔接,在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四资”相融,优势互补,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探索流转土地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成为股民有股金、反包经营有酬金、管理提成有奖金“五金”和盘活经营有红利、贷款贴息有福利“两利”模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如裴石镇月亮湾社区村通过“五金两利”帮助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探索推行村干部薪酬与集体经济年度收益挂钩,对当年度集体经营收益超过3万元的村,按照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的20%提取奖励金;超过100万元的,超过部分按5%以下比例提取奖励金,奖励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下好靠前监管棋  筑牢四资“防火墙”

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过程监管难问题,通过设立系列监管制度,促进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公开透明、科学合理。按照“集体讨论、民主决策、政府监管、依法合规”原则,明确村集体项目投资前,将拟投资项目编制《项目投资计划书》提交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报镇(街道)审核,并报区政府备案后方可实施。

推行村集体公司财务由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代管,聘请专业企业会计,按照公司财务规范管理要求,每月制作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每年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组织年度审计。开发“明白了”村级智慧监管系统,将村、到户资金、集体经济项目全部纳入系统“阳光”监管,管好村集体“明白账”。同时,整合区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力量,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核算,全面反映和掌握村集体公司年度经营情况。整合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成立村集体公司运营专项督查组,不定期对村集体公司项目招引、落地、建设以及财务运营等情况进行全过程督导,对项目推进落实不力的及时予以督办,对资金使用、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村集体公司经营全过程做到合规合法。(夏万科  赵雪松)

作者:夏万科,赵雪松 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陈泓宇
  凡本网注明“来源:宜宾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宜宾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授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宜宾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主动与我们联系。
栏目精选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