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宜宾市委始终坚持产业兴市、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经济强市建设实现新跨越。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破难题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宜宾过去依赖的“一白一黑”传统产业发展遭受困境。
加之科教资源禀赋基础差,转型升级难度非常大。
市第五次党代会结合我市高度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严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困难,及时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即大力改造提升、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和培育引进、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全面构建形成现代工业“5+1”、现代农业“5+2”、现代服务业“5+1”产业体系,成功破解了资源依赖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转型升级的难题,为其他同类型地区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出实效
确立“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后,市委坚持求真务实、强化责任担当,强势推动产业强市建设,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引进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企业,在宜宾投资建设了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凯翼汽车、奇瑞新能源整车实现批量生产,我们开上了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宜宾一直以来的“造车梦”;
智能终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对提高宜宾进出口总额、稳定疫情背景下宜宾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让我们宜宾人在自己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经过几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功能,第二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二,新兴产业功不可没。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挖潜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充分挖掘农业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市委、市政府设立全国首支10亿元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高质量打造“宜长兴”等乡村振兴示范区和世界樟海、高桥竹村等乡村振兴样板,包括酿酒专用粮、茶叶、蚕桑、油樟面积均居全省第一位,宜宾农业大市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同时,市委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组建了蜀南文旅集团,国际竹产业交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等建成投运,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三位,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务,更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坚持优化布局促均衡
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布局,翠屏区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百强区,叙州区连续两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区)增至6个,底部基础更加坚实。
此外,积极推动国有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设立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成立全国首家四川长江民营经济融资担保公司,获批全国首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位,在提供税收、解决就业、贡献经济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