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30日,四川早期中共党员,宜宾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主要创建者,优秀革命活动家郑佑之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一年,他刚好40岁。在其短暂的生命中,郑佑之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宜宾的传播、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宜宾历史文献系列纪录片《红色宜宾》今晚(6月26日)19时55分将在宜宾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继续播出第九集:《碧血丹心郑佑之》。
1891年,郑佑之出生在宜宾县古罗场。他11岁就读完了家里所藏线装古籍近百册,被乡人誉为“秀才”。 辛亥革命点燃了郑佑之心中的革命火种。1922年秋,郑佑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宜宾入党的第一个中共党员。
郑佑之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姐夫,也是赵一曼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在郑佑之带动下,赵一曼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投入到革命洪流中。
1926年1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宜宾的首个地方组织——中共宜宾特支成立,郑佑之当选为首任特支书记,特支直属中共中央领导。这是宜宾历史上值得永留纪念的重大事件,从此宜宾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开新的一页。
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郑佑之不幸被捕。狱中,敌人对郑佑之百般威逼利诱,但始终一无所获。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对郑佑之进行最后一次审讯。面对郑佑之斩钉截铁的回答,敌人彻底绝望了。12月30日,郑佑之在重庆英勇就义。
更多《碧血丹心郑佑之》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记者 潘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