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培在央视节目《家乡》上展示竹荪。(资料图)
在长宁县,有一位老人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奉献,无怨无悔推广长裙竹荪人工栽培技术,带动当地6万余户群众脱贫致富。种竹荪的人都认识长宁有个“黄嬢孃”,不种竹荪的人也知道长宁有个“竹荪婆婆”。她就是长裙竹荪人工培育的奠基人——今年87岁高龄的黄文培老人。
黄文培工作中。(资料图)
坚持不息 走向成功
黄文培1951年毕业于四川省灌县林业学校(今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分配在长宁县万岭楠竹经营所工作。70年代初,当她看到竹林中的野生竹荪,萌生了人工种植竹荪的想法,就与竹荪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尼克松和田中角荣访华,长宁竹荪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国宴上崭露头角,一时间洛阳纸贵,但因其野生年产量仅仅100至150公斤,形成了“竹荪等价黄金”的局面。此后,以黄文培为首的技术团队,便踏上长达数十年的竹荪人工培育之路。
黄文培在实验室。(资料图)
“没有经费,没有经验,没有专业技术,要人工驯化培育和种植竹荪,谈何容易。”回忆起最初与竹荪打交道的日子,黄文培感慨道,受当年技术装备的限制,她带领的技术团队,踏遍了竹海,才有幸找到几株野生的竹荪,并成功提取到菌种。但储存、消毒设备缺乏,土法洋法一齐上,竹荪菌种经历了菌种生长能力不强和菌种消毒不严而死去的情况。
在试验屡屡遭遇失败后,黄文培并没有灰心,她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从头再来。到了1986年,在经历了14年的无数次对野生竹荪进行菌种分离试验后,竹荪菌种才从野生竹荪中提取并试制成功。也是在那一年,第一株人工培育的长裙竹荪问世,并一举囊括亚太国际博览会银奖、巴蜀食品节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国内外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