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我校窦清华副教授团队主持申报的《乡村振兴视域下驻村第一书记角色重构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立项。
此次宜宾市委党校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呈现“三化”特点:
一是研究团队年轻化。过去,宜宾市委党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团队主要呈现“老带新”的特点,此次研究团队由来自宜宾市委党校5名年轻的专兼职教师组成,呈现团队“年轻化”特点。团队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占比60%以上,团队平均年龄35岁,彰显了宜宾市委党校年轻教师扎实深厚的科研底蕴、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是研究主题精准化。此次立项的一般项目选题精准,立意新颖,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发挥机制展开深入研究。窦清华副教授及团队长期关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研究,先后参与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省、市级重大研究课题和决策咨询课题,多次获中央党校、省市社科评奖,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同时团队中有2人曾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思考,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研究导向精品化。近年来,宜宾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市级党校”奋斗目标,坚持“高端课题、精品学术”导向,持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学术团队”等举措助力年轻教师成长。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大国课项目在绩效考核、人才评价中的权重;通过研究团队组建、课题组集中攻坚撰写、院校组织初审、外请专家复审的“三步式”申报审核流程,精心组织、精准发力、精湛打磨,严把政治方向关、学术质量关、形式审查关,确保项目申报质量。
据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要资助学术价值较高、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每项资助金额为20万元。该项目的成功立项,充分彰显了宜宾市委党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卓越的科研实力和研究水平,有力提升了宜宾市委党校的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今后,宜宾市委党校将以此为契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以更精进的专业精神,更有力的科研激励,更高端的研究成果,为创建全国“一流市级党校”不懈奋斗,为宜宾今年如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教副中心、加快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宾中展现市委党校更大作为!